襄陽銀達銀通節能建材有限公司
電話:0710-3318789
手機:13476338656
郵箱:xfydyt@163.com
網址:www.strumsimmersip.com
地址:湖北省襄陽市高新區樊魏路與鄧城大道交匯處天貿國際中心寫字樓16樓1604
我國的建筑節能發展史以及建筑節能的意義
一:我國的建筑節能發展史
目前,我國社會總能耗主要有工業能耗、建筑能耗、交通能耗,其中建筑節能被視為熱度Z高的領域,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30%?40%左右,而且還在以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加,比同等氣候條件下的發達國家高出2?3倍。自哥本哈根大會以后,我國日益重視建筑節能問題,建筑節能的政策不斷推出,旨在提高建筑行業使用節能建材的比例和促進節能技術的發展,降低建筑能耗,從而降低單位GDP能耗?!笆晃濉蔽覈澞軠p排目標是2010年萬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22噸標準煤下降到0.98噸標準煤左右,下降20%,目標基本實現?!笆濉碧岢鋈f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0. 869噸標準煤,比2010年的1.034噸標準煤下降16%。在《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節能環保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高居第一。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中國環保投資達3.]萬億元,較“十一五"期間1.54萬億的投資額大增 101%?!?013—2017年中國建筑節能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字顯示:我國每年新建房屋建筑面積近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500億平方米,9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節能改造和技術更新有很大的空間。對于我國來說,無論是資源、環境的現實壓力,還是人們對居住環境舒適度的迫切要求,建筑節能都被寄予了厚望,我國建筑節能市場前景廣闊。
根據我國建筑節能發展的基本目標:新建采暖居住建筑1986年起,在1980-1981年當地通用設計能耗水平基礎上普遍降低30%,為第一階段;1996年起在達到第一階段要求的基礎上再節能30%,(即總節能50%)為第二階段;2005年起在達到第二階段要求基礎上再節能30% (即總節能65%)為第三階段。我國現行有關第二階段的節能標準《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 26—95)已于1996年發布實施,相關應用技術也基本成熟。第三階段節能,目前實施的標準為《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 26-2010)與《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 134—2010),此兩項標準是配合“十二五”規劃對節能的要求,于2010年8月1日實施。
2011年11月,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居住建筑節能諼計標準(征求意見稿)》,文中指出:“北京市'十二五'時期建筑節能發展規劃中的重點工作任務指出,從2012年起,北京市新建居住建筑要執行修訂后的北京市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節能幅度將達到75二以上?!蹦壳拔覈≌凸步ㄖ毡閳绦械氖枪澞?5%的標準,北京、天津等鋤辰筑方面已經陸續開始執行節能75%的標準。
二:建筑節能的意義
現在世界各國相繼出現能源危機,消耗的能源量越來越多。在中國,我們面臨的一項任務就是節能環保。根據資料顯示,在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消費的煤大約是1.13億噸,在全國所有能源中的比重約為11.5%,但是到21世紀初,在建筑方面我國需要煤的量達到 3. 76億噸,在全國能源總量中所占比重約為27. 6%。在我國,能源本來就少,而對能源的需求量又大,在建筑方面需要消耗的能源差不多是歐洲的3倍。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又是一個建筑大國,每年新建房屋面積17億~ 18億平方米,超過所有發達國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積的總和。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逐步推進,建設事業迅猛發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長。節約能源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建筑節能是我國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持久地開展建筑節能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2.1建筑節能有利于緩解能源供給的緊缺局面
我國人均能源資源較少(約為世界平均數的50%),資源分布不均,優質能源少,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以煤炭為主的國家。由于煤炭的比重過大,造成對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的巨大壓力,同時也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全年能源消耗僅次于美國,總量居世界第二位。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約為8%,能源增長速度約為3.5%,我國能源生產的增長速度滯后于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建筑能耗比例將日益向國際水平(30;40%)接近,能源供應將更加緊張。
我國城鄉建筑發展十分迅速,房屋建設規模日益擴大,建筑用能增長速度較快 我國城鄉現有建筑面積已超過360億平方米,到2020年預計將達到500億平方米。由于或國當城市建設正處在快速增長時期,建筑用能缺口很大,僅靠單方面加強能源方面毎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社會發展需求和減緩能源供給的緊缺局面。如果從現在起對新建建筑全面強制實施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并對既有建筑有步驟地推節能改造,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可減少3.35億噸標準煤,空調高峰負荷可減 行000萬千瓦(約相當于4.5個三峽電站的滿負荷岀力,減少電力建設投資約6000億元)由此造成的能源緊張狀況必將大為緩解。
2.2建筑節能有利于改善大氣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煤炭的大量直接燃燒會導致嚴重的城市大氣污染。我國每年采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約60萬噸、煙塵約25萬噸,采暖期城市大氣污染指數普遍超標。北京地區采暖期與非采暖期相比,空氣中總懸浮物高1. 2倍,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高1.7倍,二氧化硫高1.6倍。煙塵顆粒物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不僅損害人體健康,還會形成對土壤、水體、森林、建筑物危害嚴重的酸雨,更為嚴重的是煤炭燃燒還直接造成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我國每年采暖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約2.6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約占總排放量的 13%。
全球變暖的現實正不斷地向世界各國敲響警鐘。2003年,歐洲各地氣溫連續幾個月比往年同期平均值高5°C,而且酷熱天氣擴大到了整個北半球。在印度的某些地區,氣溫高達45?49°C。加拿大、美國、中國、俄羅斯的部分地區都創下了當地Z高氣溫紀錄。
我國自1986年出現明顯的“暖冬”以來,暖冬不斷,已持續至今。統計數據表明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一百年前的1861—1880年上升了 0. 48°C。預測到21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比現在還要提高1. 4 — 5. 8°CO全球變暖將使世界生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如極地融縮、冰川消失、海面升高、洪水泛濫、干旱頻發、風沙肆虐、物種滅絕、疾病流行等,這對人類的生存構成了嚴重威脅,全球變暖是人類在21世紀所面臨的Z大挑戰之一。近幾年我國由于氣候變化引起的特大災害十分頻繁,許多地方發生特大洪水、持續干旱,荒漠化加劇和沙塵暴頻發,已使我國蒙受了巨大經濟損失。 ,
1992年5月9日國際社會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 1995年各締約國又在柏林啟動了新一輪關于減排溫室氣體的強制性目標和時間表的談判,1997年12月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日本東京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會議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我國政府目前已正式核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切實履行減排溫室氣體義務。保護
地球大氣和生態環境對建筑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建筑節能有利于保護耕地資源
我國人口居世界第一位,以世界上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上22%以上的人口。到20Q0年底,我國人均耕地的占有量僅為1.51畝,只占世界人均耕地的45%,其中低£聯合國規定的人均耕地在0.8畝危險線以下的城市約有170個,耕地資源十分有限。我國傳統建筑的墻體材料以實心黏土磚為主。實心黏土磚不僅其保溫性能達不到國家對建筑的節能要求,而且嚴重毀占耕地,消耗大量能源。我國約有12萬個磚瓦企業,占地600多萬畝,每年燒制6000多億塊黏土磚,取土約14.3億立方米,相當于毀壞耕地20萬畝。此外我國每年燒磚要燒掉6000多萬噸標準煤,占建材生產總能耗的55%。全面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推行節能節地和利廢的新型墻體材料是我國目前建材行業的首要任務。建筑節能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建材領域的墻材革新,對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
2. 4建筑節能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國地域廣闊,冬季南北溫差極大,氣候條件比較嚴酷。東北地區不僅氣溫低,而且持續時間長。華北地區雖然不如東北地區冬季那樣寒冷,但冷熱時間都很長,夏季不僅長而且經常出現炎熱天氣。我國與世界同緯度地區的氣候相比相對惡劣,平均氣溫一月份東北地區偏低10~18°C、華北地區偏低10?14°C、長江南岸偏低8?10°C、東南沿海偏低5°C。而七月份各地平均溫度又偏高1. 3?2. 5°C 。
過去我國對建筑物的保溫、隔熱、氣密性重視不夠,大多數住宅的建筑品質和節能水平僅相當于歐洲50年代的水平,冬季普遍居室溫度低于16°C、夏季超過30°C,居住熱環境很差。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特別是老人、兒童、病人、產婦。每年冬天,感冒、氣管炎、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到了盛夏季節,氣溫高,室內悶熱,特別是處在頂層和西向房間的人們Z為難熬,白天在室內如入蒸籠,大汗淋漓,晚上輾轉反側無法入睡。建筑節能開展后上述情況得到改觀,新建節能建筑除了采用高效、節能的供暖、空調設備之外,還特別加強圍護結構(外墻、屋頂、門窗和地面)的保溫和隔熱性能以及門窗的氣密性,這樣不僅能降低建筑能耗,而且顯著地改善室內環境的執舒、舌性,實現冬暖夏涼,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綜上所述,建筑節能是一個世界性潮流,我國起步時間晚而且相對落后,因此建筑節能研究是我國目前亟待深入研究的前沿應用型課題。推進建筑節能的深入發展對保證能源安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大氣環境及生態環境、節約土地資源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意義。